2012-06-11

寫在奧運前夕


距離2012/07/27開幕的倫敦奧運不到100天,這四年一度體壇的最大盛事,展現的是「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並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去除「從事體育運動」之外,「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不是大多數企業想要展現的企業內部精神嗎?

【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問題】

一個組織、一項服務的存在價值就在於能解決問題,像最近政府被人民叮得滿頭包,就似乎是忘了這最基本的意義,人民選擇政府在於信任政府能解決經濟上的窘況,而非僅是以油電雙漲來製造民生問題。

企業內部相互推諉,不但不能讓原本的問題解決,還製造了更多的問題需要消彌,眾人皆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舉動,原本的問題解決不了,本身也是傷痕累累,對照奧運精神的內涵真是格外諷刺。

【超越障礙而非架構障礙】

企業努力的過程就是在樹立障礙、超越障礙,樹立客戶退出、對手競爭的障礙,超越自我與客戶期許的障礙,但大多數的企業卻是反其道而行,大家都選擇簡單的路走,都想付出的少,那怎麼同心協力?障礙架構在組織內部,單位間互相要去跨越各自設立的障礙?就算跨越了也是去了半條命,怎麼在市場上進行競爭?

奧運讓體育迷與非體育迷陷入這運動熱潮,但在每天身處的職場上,是不是也該思考怎麼互信互解互助,員工老是以自我為中心與自以為是的心態,企業永遠沒有競爭力!

2012-04-20

何苦對立


在職場打滾多年,不論是自己親身經歷或是聽聞別人經驗,主管與員工似乎是對立的,基層員工認為主管不適任,抱怨頻頻,主管認為部屬不堪委任,缺失頻頻,雙方好比是磁場的兩端,永遠不對盤。

【主管只是難為 不是為難】

縱使如王品集團人員流動率低,戴董事長亦認為留才不易,不論是幹部、基層同仁都是企業的基石,有兵無將,則一頭霧水,有將無兵,則一灘死水,唯有雙方合作,才能創造活水。

批評別人「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永遠是最簡單的事,最難的是有沒有曾經把自己放在「另一個屁股」的情境上想事情。主管之所以為主管一定有原因,不論你認不認同,要嘛你就另謀高就不受節制,要嘛你就轉換心態與之共存,畢竟沒有主管會老跟自己的部屬過不去,部屬表現不好,像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如此損人不利己,傻瓜才如此。

【先做好自我管理吧】

而老是批評主管不會管理,自己得先做好自我管理再來做到「向上管理」吧!「向上管理」一直是管理上的熱門主題,卻忽略了你有沒有先把自己管理好,自己毫無紀律可以,還要向上管理那真的是緣木求魚,談論「向上管理」沒談到「自我管理」那真的是會害人不淺的。

都是在同一家公司裡,目標應該都是一致的,為何會有對立,是格局太小?是視野太低?還是水準不足?所謂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就是如此吧!鬥垮了彼此,也鬥掉了互信,更有可能鬥掉客戶與業績,對立有何意義?

差異就在這裡


與同仁分享一篇管理短文,同仁的一些回饋倒是出乎我意料,也令我感到有趣;單純的只是想讓同仁有些不同的啟發,而不是埋首在工作中逐漸麻痺,這些回饋有「字太多!」、「太深奧!」、「我沒有文章當中的想法」等等,這些回饋反映了這個人的素質與格局。

【格局需要養成】

人的格局往往來自於自己的思想,為何證嚴法師、單國璽樞機主教得人推崇,決不是他們的外在因素,他們的大格局大智慧,不為自己只求蒼生贏得了他人的尊重與敬佩。

這些大師是生下來就有這些思想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當然是不斷的砥礪自己,磨去自己的缺點與劣勢,才能讓自己的眼光看更遠、身段放更低、格局能更大。當老闆的人不少,有的老闆泱泱大度,但他們難道都是當了老闆就是這樣嗎?有的老闆亦非如此,藉由不斷的學習與練習,才能有不同的結局,有的企業十年前與十年後截然不同,有的卻差異不大,就在於老闆的修練與格局。

【速度可以戰勝起跑點】

人格的起跑點或有不同,藉由修練卻可讓彼此差異縮小,修練就像是飛輪一般,修練的越精進,飛輪就會轉得越快,提升的速度絕對可以彌補起跑點的落後,唯一可惜的是找不到自己的起跑點,更遑論用速度彌補,這也就是為何有的人百尺竿頭,有的人卻是原地踏步。

「人生而平等」這句話沒錯,之後彼此的差異點則完全是自己造就,當然有的人自得其樂與滿足,這是每個人的選擇,在職場上真能獨善其身嗎?真的很難!有合作就有磨合,有磨合就有衝突,差異越大,衝突就越大,能不提升自己的素質與格局嗎?

沒做到 我下台


官員在立法院接受立法委員嚴厲的質詢,為表示對政策負責、為表示不戀棧職位,表達了「沒做到,我下台!」,這話聽得多了,原本讓人家覺得的「膽識」,若放在一般職場裡,會不會有同樣的感覺?

【捨我其誰的氣魄】

每天在職場上聽到的抱怨其實很多,承受的壓力也不少,執行不夠力、績效不夠好,往往都怪外界因素無法配合,卻鮮少有人檢討自己,沒有「做不到,我下台」的氣魄,或許有人認為,這種思維應該是高階主管的責任吧!因為高階主管位高權重,本就應該負擔這樣的壓力,若頂不住怎麼讓基層同仁服氣?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要有這種想法,工作固然是為了糊口,卻也是展現自身能力與價值感的舞台,對事虛委以對、對人唯唯諾諾,像是人肉機器一樣,別忘了,機器有汰舊換新的時機,員工難道沒有嗎?很多人被淘汰而怨天怨地,對自己沒要求,換個職場環境也很難有好表現與發揮空間。

【下台之後呢】

而「沒做到,我下台!」表示人是負責了,那後續的工作就做好了嗎?要完成的績效達到了嗎?那可沒有一定吧!有的人是假下台真逃避,留下的爛攤子其實是給後繼人員發揮價值的機會。

這句話要展現的不是下台,而是我就是要把它完成的決心與企圖心,雙手一攤、屁股拍拍卻是很多人的作風,那說這種話才真是讓人笑話。而在職場上有那麼難以完成的任務嗎?客觀來看倒也不至於,這些抱怨是能力不足造成的嗎?最不喜歡員工以「沒差!」、「差不多!」來回應,因為那代表你沒有原則與決心要將一件事做「好」!那不需等到你沒做好,讓你下台的機會多的是!

2012-03-26

貴人不一定是善言


你認為的貴人是要怎樣對你才叫貴人?好聲好氣嗎?循循善誘嗎?那可不一定喔!我們應該要有個認知,只要是對我有助益的人,都可以稱之為貴人。

【別不識好歹】

華人的通病之一是好為人師,也就是這樣,聽的人不一定能聽得進去,反而是只要有人「提醒」,就是一味的抗拒,其實人格的養成不光是靠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更是寶貴,尤其在職場上,不論有沒有利害關係,旁人實在是沒有義務要提醒你做人處事的訣竅。

而就是有人真的是不識好歹,「惡言」聽不進去,連「善語」也當人是惡意,只會緊縮自己的保護圈,現代人別說吾日三省吾身了,旁人的明鏡照出了自己的缺失,卻鄉愿的自我逃避,所謂的「燈下黑」就是你看不到的盲點,別人幫你提點,你卻只是晃點,豈不是失去進化的機會。

卡內基訓練的第一條守則「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人不一定能做到,它卻把它擺在第一條,試試聽一整天在辦公室裡的聲音,絕對會有批評、責備、抱怨,我們不容易做到這一點,難道還做不到把這些負面情緒當成善意?

【對任何指教心存感謝】

王品集團上市為近日的熱門新聞,也就是這樣,當有批評其服務流於小和尚念經之語的聲音發出,有人覺得刺耳,有人覺得是「奧客」,但王品回應「謝謝指教,任何的批評都是天使之音」。

說得太好了!任何指教,你覺得是善意,他就是貴人、是天使,你覺得是惡意,他就是惡魔、是撒旦,是只會找碴的人,所以能否接受,決定權在自己,不是別人!

當我們遭逢到批評(指教)時,不論對方態度是多溫柔,聽者絕對是不好受,先是狐疑(我真的是這樣嗎?),再來是否定(我哪有這樣?),若能夠肯定對方的說法,是否能讓自己多一些修練的機會?

年紀越大,臉皮就越薄,也有人認為自己到了某個年紀,就會達到某個樣子的境界,那可不一定,小孩學走路是年紀到就會走,還是不斷的練習與跌倒才會走?做老闆的是年紀到了就當了老闆,還是經歷不斷的挑戰與挫折才能試煉成功?我們往往把結果當過程,忽略了過程的總和才能達到精進的結果。

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修練,否則不會有人為老不尊,也不會有人固執到底,這些貴人能做的就是提攜與提醒,能否聽的進去?能否改變態度?能否修正行為?只能靠自己!不然,自己以為的神話,在別人眼中只是個笑話!

2012-03-13

好壞與合適


求學時期,長輩會告訴你選科系要選適合自己的;求職時期,前輩會告訴你職業要選適合自己的;但往往大家的選擇都在於「好」與「壞」,所謂的「好」就是明星學校和科系、錢多事少離家近,但一進入到那樣的環境,明星學校不但不輕鬆,也不一定是就業的保證;明星產業不但生命週期短,霎那間就有可能變成「傳統產業」。

【沒有好與不好】

在與許多員工面談的機會中,仍有不少的新人類有著舊觀念,亦即想要找個「穩當的」工作、工作要能輕鬆一點、主管別給我太大的壓力,似乎總體經濟環境越不佳,越有這樣的想法,但往往這些員工對於「好」的想法,就企業來說卻是相反的。

哪個企業不希望以最低成本發揮最大利潤與效益?哪個企業不希望時時克服新的挑戰?哪個企業不希望員工一人抵兩人、人人是超人?雙方背道而馳的想法就造成適合度的落差,這落差就造成企業不易生存、員工不易成長。

【只有合適與不合適】

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很多人也花了很多時間在找尋這個答案,說實在的,很多中小企業也在如此的自我追尋,尤其是在高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競爭的焦點已經不是跟對手搶訂單了,而是訂單到底在哪裡?

有的員工以正確的態度「只要是公司的事就是我的事」在工作,有的卻是「只要不是我的事就是公司的事」,兩種想法南轅北轍,對企業來說,哪種員工是有價值的其實不言可喻。

若沒有正確的態度,要找到「合適」的工作難度很高,因為自己的可塑性變的小了,但有正確的態度的員工,那就是企業要緊張了,留不留得住才?那可是企業成長的動力喔!

2012-03-02

跑步哲學


原本自己就有跑步的運動,最近對跑步更積極了,在諸多運動來說,跑步是相對溫和的運動,除與時間挑戰之外,跑步的過程與目標都是自己訂定自己承受的。

【對目標的堅持】

馬拉松規定的長度是42公里,現階段我的體能當然無法一蹴可及,沒有經過訓練,一下子要跑到這麼長的距離對身體是很大的負擔,這也是為什麼常見一些路跑賽中有選手因身體不適而就醫。

企業的成長也是如此,體質未調整好就要如小孩玩大車般的挑戰高目標,不論是在財務或管理等方面都容易碰壁,有的碰了壁還有承受力可再起,有的就沒這麼幸運了,如何調整企業的體質去適應高挑戰,也得先掂掂自己的斤兩,可別賠了夫人又折兵。

【對孤單的適應】

跑步的過程完全是自己來承受,別怪路爛,因為路是自己選的;別怪目標太遠,因為目標是自己訂的;別怪身體負擔重,因為速度是自己調整的;跑步不像團體運動一般,是完全由自己控制,在過程中只有自己給自己打氣,自己給自己加油,有跑步的人就會知道過程有所謂的撞牆期,氣會喘、腿會軟,但撐過了撞牆期又可以再跑過一段距離。

企業的經營或職場的打拼或許要團隊的扶持與力量,但更多的是要自己給自己加油打氣,沒有其他人可以做為自己失敗的藉口,其間或有孤獨感,怎麼享受孤單達成目標真的是知易行難。

高頻率的跑步當中,不但鍛鍊了體魄,另對人生多了一些想法,跑步的當下我在想什麼?說實在的,腦中是一片空白,只是想著在自己預設的目標之前腳步千萬不要停,就這樣不停地達到目標地點!

2012年給自己設定了參加幾個路跑賽的目標,有興趣的夥伴,一起來享受跑步的樂趣吧!

2011-09-01

價值誰認定?


朋友吐苦水說他們公司一些同仁工作績效不彰、只會擺爛,偏偏老闆是佛心來著,除了罵之外,也沒有比較服眾的措施出來,最後只是累著具有責任感的同仁罷了;另也有朋友積極儲備自己的能量,拿證照(還不是一些阿貓阿狗證照哩!)、積極投資自己,希望能讓老闆看到他成長的動能,偏偏老闆看不到(也不知是不是我這朋友自我行銷不足?),這好比拿著牛刀去殺雞,我也只好安慰我朋友,那就是戰場不對,你一定要自我另闢戰場,不然自我學習與成長的動力將會消磨殆盡。

【堅定自己的信念】

職涯規畫很容易,紙上談兵、操之在己的部分都很好掌控,偏偏環境的養成卻是操之在「天」,這就是「運」,旅美大聯盟投手王建民有長達兩年的復健期,面對自己在大聯盟受傷狀況的第一個案例,他沒有對象可以依循,只能堅定自己重返大聯盟的信念,因為等待是最難捱的,你永遠不知道哪裡是句點,或許是兩個月、或許是兩年、也或許是十年。

與「機會」的碰撞就像是兩條平行線的交會,在交會前妳無法得知平行線的距離有多遠,但你要知道自己做這個動作是「正確」的,這就關乎個人價值觀的認定了,擺爛的人永遠不會認為自己是擺爛,反而認為這才是正確的「態度」與「人生觀」,但在普世價值之下,他卻是偏差的,哪也只能遇到慈善家老闆才有法生存,雙方誰也怨不得誰,王八看綠豆,看對了眼,只有旁人覺得刺目而已。

有的人庸庸碌碌,報酬價值低,有的人工作績效差,卻也能月入超過一般水準,若是NBA(美國職籃聯盟)的球迷,對這種現象還真是司空見慣,NBA前明星前鋒Shawn Kemp,這位六年獲選NBA All-Star的前鋒身價竟比隊友James McIlvaine還差,而McIlvaine拿出了什麼成績?這也只能歸咎命也!運也!

【強化自己的價值】

在堅強的信念之下,也只能替自己增值了,畢竟職涯的發展不是炒短線,潛力股在飆漲之前,你也不知道他沉潛了多久?或許總體的產業環境不佳,會讓人覺得氣餒戰場似乎在流逝中,但也別忘了,伯樂也絕對不會只有一位。

良禽擇木而棲,卻也要讓自己能飛得動;賢臣擇主而事,卻也得能顯賢,自我內涵無法充足,當基石也易碎,孤芳自賞真的不如芬芳散逸,才有讓人「欣賞」的機會哩!

而面對機會,等待是最難捱的,而下一步怎麼跨,更難?而價值的認定,要有「雙方」的共識,才有擦出火花的可能性!

2011-03-07

「百萬」身價的定義

最近看了許多人員招募的廣告,用「百萬年薪」當做特點不在少數,以勞基法基本工資的17,280與一年14個月來計,百萬年薪是相當誘人的一個因素,但反求諸己,自己夠不夠那個「格」獲取百萬年薪?

【天命本就不公平】

尤有甚者,不光是求才廣告,許多教育機構也打著相同訴求,似乎參與了這樣的課程、拿到了這樣的證照,保證是鍍金升級,整個人是脫胎換骨,沒有百萬身價那是你自己對不起自己啊!

但真的可以這樣類比嗎?過去的士大夫觀念讓人覺得「成大器」必以學歷為先,但「賺大錢」那可就不一定囉!日前新聞有個失業的「副總經理」在街頭當遊民,他的學經歷會差嗎?而且還是在人人稱羨的高科技電子業喔!這是什麼?這是命也、時也,曾經當時的高收入或許一瞬之間就轉眼成空。

有的人以生命拼出個過勞死也不一定有百萬年薪,也有的人光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亦能掙個光鮮亮麗,但骨子裡是貴命?是貧命?同樣都是天命!只能說在經歷中尋找讓自己加分的養分。

【百萬的衡量基準】

再追逐百萬年收入的過程中,是以怎麼樣的心態來看自己的歷程?前羅馬磁磚老董就曾說過,賺錢之前,他所思考的是賺人(人脈)與賺事(經驗),腳踏實地是他的經營之道,當初公司決定上市也因為與他的經營理念不符,而黯然退出經營,因為他認為企業公開上市是個「賭博」的行為,以該產業豐隆當時,錢來的自然不難,但根基穩健嘛?與公司的經營規畫相符嘛?

記得剛進入職場時,曾經在面談一採購職務時,面談人員問了「你是個正直的人嗎?」,很實際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標準問題應該是什麼?但每個人對「正直」的定義與接受度卻不盡相同,同樣的,要把每個人的身價以相同的貨幣標準來做個衡量,基準線本來就不同,在建築上,什麼樣的地基決定樓高,若地基不穩固,樓高可能不是一世,而是一時,誰希望百萬風光過後浪跡街頭,寧願老老實實的穩扎穩打拼他個長青,而「百萬年薪」是個因還是個果就見仁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