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4

學習

最近陪著某家企業老闆進行購併評估,也到了目標公司進行參訪,這家目標公司雖有出脫之意,但有許多地方實在是值得學習與思考。

【門面好 印象就佳】

這家目標公司原址街道較小,擴充本屬不易,在尋覓遷廠的過程中,難以跳脫「地域」的思維,也就是「群聚效應」的思考,但在顧問的建議、完整的評估、縝密的思考之下,仍決定將廠址外移至其他縣市,以取得更大的基地建設,不但如此,實體的建築物雖稱不上富麗,但絕對是有質感,企業形象就這麼展現,這就是給人的第一印象。

硬體易建設,如何維持更是一大學問,很明顯的該公司之5S管理頗有成效,整潔、整齊、乾淨,在這樣的環境下製造出來的產品自是在品質上有相當水準,可見其「品質」觀念已從外在口號內化為習慣動作。

【應對好 感動就深】

從進入廠區保全人員的應對,進入辦公室公司員工的招呼,企業老闆於訪談之中的語氣與態度,都讓人感覺「舒服」,看過很多「大公司」的人員之「霸氣」(其實就是「目中無人」,含保全),有的還會看訪客「身分」以取決要以什麼樣的臉色面對呢!這樣的應對何來「感動」之有?

【商譽好 品牌就強】

這家目標公司提及其顧客大多是配合已久的「大品牌」、「大公司」,人家為何「看重」你呢?無非是有高品質、高服務、高配合等,這些動作累積起來的就是商譽、就是品牌價值,商譽高,品牌焉能不強?

當然,這家目標公司還是有其缺失,但多少企業(人)能正視別人的優點而向其學習,多數企業(人)都是貶外揚己居多吧!如何觀賞別人的優點是項修煉、需要修為,而「學習」則是起身力行、改變自己的執行力展現!

2008-01-11

棒子誰來接

看到週刊上的報導,廣達老董林百里因接班人王震華辭職而重出江湖,林百里因身體狀況其實已淡出,在接班人的出走上相信打亂了他原有的佈局,因而老帥再度親征;看似可惜的事件上,有沒有想過「王震華為何要辭職?」你若是「王震華」,你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嗎?

【接班人離開易 培養難】

找了其他資料,可以歸納出王震華的離職原因有:理念不和與邊緣化。廣達集團雖號稱三巨頭當家(林百里長於謀略、梁次震心細謹慎、王震華則能言善道),王震華為林之接班人也是眾所皆知,但對於集團之未來卻仍有不同的想法,當家者如何「放」、接班者如何「接」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藝術。

尤其接班人的培養不是短期間就能養成,事實上,要訓練一位好的CEO,有完整的領導能力,必須透過輪調歷練不同職位,平均每個領域待一、二年,如此培養下來,至少需要十年。

如何培養未來接班人,是台灣企業未來十年最大的危機,商業週刊做過調查,發現台灣企業只有10%有接班計畫,但1980年代創業的中小企業主,平均55到60歲 ,將在十年內退休,空出來位置由誰來接?而目前台灣大部分老闆的方式,就是把接班人帶在身邊,觀摩學習,這會發生近親繁殖、功能障礙的問題,經營者背景專長難免侷限性,如果是行銷出身,往往輕忽研究發展,專攻財務的人、則對行銷一知半解。

【雞蛋別放再同一籃子裡】

接班人養成需要從哪些構面思考?(取自台灣大學CEO養成課程)
1.策略創新
2.研發變革
3.人才培養
4.供應鏈管理
5.風險管理
6.企業整合
7.資訊應用
8.購併管理

洋洋灑灑的課程豈是短期就可養成(接班的課題又豈止如此)?重大的企業責任與繁複的企業營運豈能賭在一人之上?其實,培養接班人就是要有一班人,且要有老中青的專業經理人參與,而必要時可另設立一專案,讓各方面的專才一起參加,使他從多角度的討論中,學習如何尊重專業團隊,且在處理較為棘手的事務過程中,學習如何做決策或溝通協調。實際上,接班人本來就較佔優勢,但這種身分上的優勢,有時卻讓他不能見到真正現實的一面,反而牽絆他的成長。

接班議題向來就是熱門,但總是說多做少,如何將資源釋放培育養成接班人?更重要的是替自己的企業尋找接班人,而不是別的企業(接班人半途落跑),是每一企業所需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