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4

關鍵在人才

選戰在激烈中落幕,勝負或許早在預期中,無法預料了是差距有多大而已,「逆轉勝」猶如不可能的任務,「台灣向前行」卻是所有台灣人的共同心願。當所有注目的焦點在勝選的一方時,敗選者也在苦思反省與改變,輸的原因很多,有失言、有失德、有失政,但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缺乏,當企業將「接班人」議題視作發揮光芒的要點,國家又何嘗不是?

【輪調不是在玩大風吹】

民進黨於1986年成立,於2000年執政,14年的時間為深化民主而努力,但一但執政,如何讓國家運轉,讓選舉的口號與政見化為執行力卻是相當的不足,也因此在這八年間,光行政院長就有五人之多(唐飛、張俊雄、游錫堃、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回任》),在任最久的不過三年,底下的行政官員就更不用說了,有「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有「爆粗口」的教育部官員,對「政治」來說,他們或許「恪守其職」,但對政策實際的推行卻不符合民眾的期待。

過去的國民黨主政時代,雖說是黨政軍一把抓,但僧多粥少,一個人材的養成訓練是按部就班的,這不是玩「大風吹」的遊戲,因為主政大事牽一髮而動全身,而完整的歷練也才能在位居要津時以不同的高度與角度處理國政,也因此常常聽到有人評論「論選舉,民進黨在行;論治國,國民黨較行」,現在企業若是以民進黨的這種方式在「育才」,恐怕會讓企業有所制肘!

【著眼宏觀 著手細節】

民進黨連續在立委與總統選舉中挫敗,檢討改變的聲音很多,卻鮮有人提出加強執政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因此才有「要有永遠在野」的悲觀聲音出現,「看人挑擔不吃力」,因為在野監督的角色並不若執政來的困難。

中生代接班是解決之道嗎?這也並非解決萬靈丹,之前不也有「童子軍治國」的諷語?人才培育也非一蹴可幾,不是哪個世代接班就可以的,現在民進黨或許失去了歷練的舞台,但是否能痛定思痛重新出發,別忘了諸多縣市的執政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以此為鑑提高高度,才能將「人才」化為「人財」!

2008-03-19

不會做與不想做

人事情做不好,往往會有許多「理由」,歸究這些「理由」的重點不是要追究責任,而是希望能從中取得教訓,以錯誤換經驗,讓問題不再發生、讓事情做的完善。在輔導的企業裡,員工做不好的理由千奇百怪,總結來說心態也就兩種-「不會做」與「不想做」!

【心態決定一切】

這次的總統選舉口號震天價響,其中有句順口溜「查甫找無工」說明了目前就業市場的景氣,大家都怕沒工作,卻又對目前的工作無存感恩之心,能混則混、能躲則躲,職場表現莫說一百分,連基本的六十分要求都沒有(這六十分的標準在於當前的職務內容),連該當的責任都沒做到,怎麼能讓團體運轉的順利?

俗話說「一皮天下無難事」,這形容心態不正確的人還真是一針見血,編派的理由、推諉的辭藻真讓人搖頭又噴飯,「你比較厲害!所以你做比較合適!」、「哎呀!人老了!所以『無意識』的做錯!」,原本單純的就事論事以改進改善,卻因為這種話讓人聽的光火,你說這種人是「不會做」還是「不想做」?

【大刀闊斧展生機】

中小企業對於「開除」這檔事往往是小心謹慎,一是怕引起更多「糾紛」(勞資關係),一是老闆心存「善良」(不輕易動「殺戒」),但市場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儘管很多企業都非常缺人才,但中能夠吸納、造就和留住優秀人才才是好的人才機制,要建立一個好的人才機制,首先必須明確:什麼叫好的人才機制?在企業管理中,人們喜歡經常談及的類似概念還有:用人機制、激勵機制、競爭機制、淘汰機制、動力機制、約束機制等等。這些概念都是很模糊的。如果“好的人才機制”確實比“人才”更重要,那麼,非常有必要花大氣力對它進行“量化”。

企業必須引進競爭淘汰的理由是非常清楚的,因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如果企業內部沒有競爭和淘汰,企業本身將會被市場所淘汰。因此“競爭”和“淘汰”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基本原則!

企業在人員招募中,很難再短期內以一窺這個人的裡外底性,運用管理的機制以消除「不會做」與「不想做」,讓員工「不怕做」(消弭「多做多錯」心態),以建立起企業內的動能運轉,才不會讓組織空損磨耗、靜待淘汰!

2008-03-06

對立

照理講公司內部人員應該屬於團隊裡的一份子,大家有共同的目標來拓展業績,卻往往看到許多的對立與衝突-主管與下屬、部門與部門、單位同仁間,有人就有不滿,有共事就有摩擦,這是人性,難以避免!但怎麼去化解衝突點、怎麼去凝聚共識、怎麼去朝向共同的目標邁進?卻很少有人認真去思考,個性較硬的明罵暗批,個性較軟的默默積壓自己的感受,不論又何種方式都是不健康的。

【立場不同 觀點自然不同】

大家都曾經看自己的主管不順眼吧!(哈哈!我也「曾經」!),嫌自己主管鄉愿、霸道、無能、顢頇、太閑(老是丟些有的沒的「作業」出來)等等,許多人看自己的主管總是一文不值,但當自己踏上顧問之途,多跟高階主管人員(包括老闆)接觸後,不論他們是怎麼樣的個性,但大多的共同點都是「以公司利益為優先」,或許執行的過程有衝突,或許溝通的技巧需商榷,起碼他們在面對問題點時常是綜觀全局後才做的決策,而抱怨的你又是從哪一種高度來看問題?

每個部門雖然都有其功能性,但不論是前台的業務工作或是後台的營運支援,其目的都是在滿足顧客,業務人員怪責品管人員太過「龜毛」使其交期延誤,製造人員怪責業務人員的要求過於苛刻使其製程難度增加,退一步想,這不都是顧客的需求?為了顧客最大利益而為的「堅持」?

同一部門的人員也常因作業的過程而有不爽,「為何你捅的簍子要我幫你收拾?為何我的業績你也敢硬生生攔截?」諸如此類的衝突層出不窮,追根究底這群人一點都沒有「TEAM」(團隊)的觀念,或因私心而貽誤公務、或因誤會而搞僵氣氛、或因怠惰而阻礙流程,你可曾想過你在同仁眼中的「定位」是「老鼠屎」還是「千斤頂」?或許改變自己、停止怨懟就是減少對立的開始。

【異中求同 且將過程當修練】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就算是一家人都會有摩擦與衝突,更何況是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每個人!你是否有想過「見賢思齊,進化自己」?你是否有想過「包容體諒,伸出援手」?在同一團體裡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奮鬥其實是很難得且奇妙的緣分,你可曾珍惜?

有的人被誇稱「圓滑」(可不是指「沒個性」!),他沒脾氣與想法嗎?但為何鮮少與人產生對立,這種道行令人佩服,或許難以天生,但以人生修練的角度去看待與學習,減少對立減少生氣,這樣的人生豈不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