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1

做不好人,是人生最大的虧損

職場上的人來人往,「事」往往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人」,許多企業標榜其上市上櫃,似乎以為此可讓其水準「高人一等」,但在待人接物上卻無法展現其「泱泱大度」!一家企業不賺錢是種罪惡,但更重要的這家企業的「格」-也就是「人文素養」在哪裡?而展現這「人文素養」又得靠所屬員工來表現,所謂的「人事」,若沒先將「人」做好,又豈能將「事」做好?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做人是做大局面之要,有些成功一時卻成功不了一生,問題在哪?做人很糟糕! 最可悲的人是總以為自己的智商高於人,從而算計人。從做人開始,把誠信等品格融在生意中,講大局,求大利,不因做人遭人罵而去做違背良心的事,而失去金字招牌。而做事總要為別人著想,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更不能為了自己而遭害別人,無論主觀上是有意還是無意。所謂的「前半夜想想別人,後半夜想想自己」就是這個意思。

像是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有些抱怨與看不過眼之處,偏偏自身也做出相同令人不悅的舉措,這不是給自己樹敵、給自己不方便嗎?人做不好,別人合作的意願就低,想要將事做好可不容易。

【花花轎兒人抬人】

「花花轎兒,人抬人」,這是杭州的民諺,也是胡雪巖經常說的一句話。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捧場,才能達到雙贏。無論對待任何人,他都堅守此一信條。本事越大的人,越要人照應。皇帝要太監,老爺要跟班,只有叫化子不要人照應。最忌就是將對方當成「夜壺」,需要的時候才想起,不用的時候卻棄之如鄙履,利人利己,是做人成功的一個大原則,現在許多人眼光只放在自身利益身上,只管自己成不成功,卻不顧他人為不為難,當大家都不想再吞忍為難時,辦公室裡的衝突就會爆發,商場上的利益就有糾紛。

我在輔導的過程中是除了將事做對做好外,也希望受輔導的企業與員工增添人文素養,企業質感的高度不是用金錢堆積起來的,而是落實其經營理念於平時的作為,學習謙卑、表現勁揚,以突顯企業(員工)的格調。

2008-04-15

停損點

與以前的同事巧遇,須臾閒聊中,提及有位同事提早辦理優退,將這筆退休金至越南投資,因投資失利又回到台灣,在妻小要顧、生活要過的現實考量下再度投入職場;這樣的結果令人惋惜,如此的變化相信也不在其規劃之中,在這投資沒有後路(停損點)的損失下,除了認賠出清,留下的這口氣能不能再造第二春還未可知,但心中之嘔是可以想像的。

【『停損點』是留一口氣休養生息】

許多人說創業就是要「置之死地而後生」,不留後路以求一生機,但真能事事順心如意嗎?投資人所謂的「停損點」(Stop-Loss point)就是「為了將損失幅度限制在可忍受的範圍之內,,就先設定好一價位,一旦價格跌落到設定點時,認賠賣出,以避免虧損擴大。」,有的人有衝勁,但總有時不我予與「意外」,你不留口氣休養生息,難道真要戰死沙(商)場?

「停損」實在是比死撐、耗盡資源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因為「停損」就是在實現「虧損」,每個人(企業)都有其有限的資源與能量,你是要化為夜空中一閃即逝的流星(亮眼卻短暫),還是持續光芒的北極星(縱有暗沉卻永恆)?

【『停損點』是周全策略審情度勢】

「創業之前,一定要確認好自己要走的方向」。創業者必需要體認到創業是很辛苦的事,一天工作十二小時,當老闆絕對是比較辛苦,最重要的是要設好「停損點」,實在不行就要適可而止,考慮做夥計,因為現在的企業對「年齡」的要求很敏感。創業學問很大,最重要的是財務管理,錢、物料、存貨、人員管理都要很熟悉,還有硬體環境、空間管理、行銷管理、地方人脈管理、如何深耕地方社區、技術專業度等,樣樣都是學問。

而要提高創業的成功機率,可從「經營團隊」、「行銷人才」、「創造價值」、「獨特產品」等去評估衡量,「停損點」的設定應該是在完整周全的規劃下確立的。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女孩遺失了一支心愛的手錶,一直悶悶不樂,茶不思、飯不想,甚至因此而生病了。神父來探病時問她:「 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掉了十萬塊錢,你會不會再大意遺失另外二十萬呢!」女孩回答:「 當然不會!」 。
神父又說: 「 那你為何要讓自己在掉了一支手錶之後, 又丟掉了兩個禮拜的快樂!甚至還賠上了兩個禮拜的健康呢!」女孩如大夢初醒般地跳下床來說: 「 對!我拒絕再損失下去,從現在開始我要想辦法,再賺回一支手錶 。」

人生嘛!本來就是有輸有贏,更是有挑戰性的,輸了又何妨。只要真真切切地為自己而活, 這才叫做真正的《生命》。

有些人就是因為不肯接受事實重新開始以致越輸越多,終至不可收拾。如果已輸了,請記得我們打麻將輸的時候常說的一句話「 少輸為贏 」。為自己訂製一個停損點吧!

促銷還是促不銷

週末上了一風景區春遊,有一店家於沿途上發放試吃兌換券,該一促銷手法一是聚集人潮,二是以「拉式」手法吸引顧客,化潛在顧客於實質消費;基於好奇心,也想去兌換試吃,豈知販售處已大排長龍,頓時「試吃」之心煙消雲散,排隊人龍中也有許多人跟我同樣的想法,沒多少人願意花「享受悠閒」的時間來換取「排隊」時間,只見真正排隊的人不超過10位,其他的人都在「觀望」,可見這「促銷」的結果多少打了折扣。

【流程不合理 結果就有折扣】

仔細看了造成排隊的「關鍵」,原來這家店的產品是「現做現賣」,而「販售」與「試吃」都是同一個地點,顧客上門兌換才馬上「製造作業」,要消費的顧客也是現做,而有多少個人進行「製販」呢?一個!就這麼一個人要應付這麼多客人,難怪會在流程中造成打結。

這店家沿路發放的宣傳DM(附試吃券)印刷精美,內容也很明確,但多少人因該券而「受惠」?相信這店家也未有好好評估吧!DM發放的份數(潛在顧客)-算的出來,兌換人數-算的出來,消費人數-算的出來,這些數字帶來了什麼意義與啟示,店家看的出來嗎?因為流程設計的缺失而造成促銷大打折扣,這樣的結果豈不冤枉?

【目標不明確 評估難以衡量】

促銷是企業參與競爭、實現既定目標的重要手段,那麼就有必要從戰略高度來對促銷進行規劃。促銷規劃的首要任務是明確促銷目的,促銷目的不同,促銷政策也不相同。只有在明確促銷目的前提下來制定相應的促銷政策、擬定促銷方案,才能成功地實現既定目標。

在林林總總的促銷活動中,真正有戰略、有目的、有規劃、有創意的促銷活動根據促銷對象不同,促銷手段也會有所不同。針對通路成員(最終消費者、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等)開展促銷是企業通路推廣策略的重要內容之一。通常,促銷的目的有六個:實現鋪貨率目標、擴大銷量、新品上市、消化庫存、季節性調整、應對競爭。

以這風景區店家來看,其目的應該是「擴大銷量」!但流程的設計瑕疵,反讓促銷滯礙,執行力的施不上力造成目的無法達成,或許該店在假日的銷售量有所提升,但是不是因為促銷手法而造成與該促銷之目標達成率,卻是需要檢討與改進的,而這點,就需要讓顧問來幫幫忙了!

2008-04-11

專注

報載大溪地區「榕樹下老阿伯」現滷豆干店只賣黑豆干、百頁豆腐、素雞、素肚和素腸五種滷味,卻能每日進帳萬餘元。販售品項雖不多,卻能專注在本業上鑽研經營,創造出同業間無法比擬的know-how,也展現了其經營利基。

【兵在精不在多】

企業在市場與對手競爭,最怕是捲入價格的紅海競爭,企業的品牌將被標籤上的價格所取代,這樣的品牌形象在顧客腦海裡佔不到一席之地。大溪地區多的是滷味名店,每家也都發展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在面對對手企業化的夾擊下,這家店雖無跟著對手的腳步起舞,反而利用「口碑行銷」的魅力與產品簡單專注化,將品牌建立起來,現代的「口碑」已不只是口耳相傳而已,網路的平台更加造就口碑的無遠弗屆。

相同的專注也可以在杯飲店「五十嵐」裡發現,它的產品品項不多(六大品項:找好茶、找口感、找奶茶、找新鮮、、找咖啡、紅茶拿鐵),產品數總共50種,相較其他競爭者動輒上百種,不但造成庫存成本增加,亦無法聚焦,所以「五十嵐」的單價雖較其他競爭者來的高,但來客率卻不見的較低,人潮乘上高單價,錢潮怎會不滾滾而來?

【小店面創生機】

常看到許多攤販,桌面較之餐廳已是算少,來客數、翻桌率還相對不能提升,常造成門可羅雀之象,真讓人覺得這樣的店家難道是「做心酸」的嗎?既是小吃,則產品同質性一定來的高,滷肉飯哪裡沒賣?但有的店家可以賣到一碗一百元,還賣出名聲,若是定價在二、三十元的一般單價,怎麼吸引顧客上門?
許多報紙都有類似的專欄報導小店如何殺出紅海、創造藍海,相信很多同行業者很少會利用這資訊去觀摩學習;速度沒人快,顧客便不耐等候!口味不特別,顧客便不想再光顧第二次,只會坐困愁城卻毫無作為一展競爭實力。

政局改朝換代,許多觀光區的店家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賺陸客的荷包,台灣「觀光教父」嚴長壽說的好-「我們的心態還沒準備好」,業界所想的都是要如何賺人家的錢,卻沒有想過用心去包裝與服務。這些業界真的「專注」在自己本質上了嗎?若沒有,開放全球的觀光客來台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