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購物卻未在「限定」的時間內送達,致電至該公司的客服人員,卻將責任推至物流公司,這樣的客服水準,著實令人生氣!這「限定」的時間還不是顧客要求,而是訂購網頁頁面上的欄位,而這時間範圍還長達4小時,中間聯繫出了問題也未主動告知顧客,空有客服人員接電話,卻沒有專業客服的水準。
【物品追蹤是賣主的責任 不是顧客的】
在物流的過程中,原來出現了問題,原本要送達的目的地是「台北」,貨卻被送到了「新竹」,住址沒錯!資料沒錯!那這68.3公里(台北至新竹)的誤差是怎麼來的?這樣的誤差絕不是只有一件,在管理上出現了什麼問題?賣家與物流業者是否真切的檢討過?還是把它視做「個案」一笑置之?
最糟糕的是業者直到顧客打電話反映才知道「送錯地址」,也就是這個錯誤不是自我檢核系統找出來的,而是顧客在不滿下的反應,那在物流的過程中「稽核」到底扮演怎麼樣的角色?還是隨便一個人簽收都可以?那這個責任算誰的?賣家?物流業者?還是倒楣的顧客?而收取的物流費用難道不包括「安心」嗎?賣家需將心比心的思考,責任不是到「出貨」為止,而是到「送達到顧客手上」為止。
【客服的水準 代表企業的水準】
致電詢問賣家,卻一味的將責任推到物流業者身上,甚至要顧客自己去問物流業者,這是哪門子的「客服」,這樣的心態真是不讓人光火都難,今天問題發生了當然是要找解決方案,多拖一分鐘送達就多喪失一分顧客的信任,追貨不應該是賣家的責任嗎?難道沒有更好的方式嗎?賣家可不可以用計程車專程送達(同在臺北市內)?可以啊!但很抱歉,它花費了額外的成本,所以賣家不會做這麼笨的決定。反正時間成本是你顧客的,不是我賣家的。
「服務」的水準很難界定,二十一世紀,服務業形態又開始產生質變,周到、及時的服務已經無法再滿足終端消費者,畢竟服務業面對的是人,只依標準作業程序(SOP)冷酷地照章行事,總是少了三分人性的關懷,在「心靈消費」逐漸抬頭的年代,就是需要多點人性的關懷。也就是說,如果繁瑣的細節及冷酷的SOP,是傳統服務業成功的重要基石,那麼如何將「人性的溫度」放進細節及SOP中,就是未來十年「超感動經濟」的致勝要素。而一種感受是一家企業的基因與文化,別人是模仿不來的,光有甜美的聲音與制式的回應那不過視做表面的,而不是「作口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