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1

棒子誰來接

看到週刊上的報導,廣達老董林百里因接班人王震華辭職而重出江湖,林百里因身體狀況其實已淡出,在接班人的出走上相信打亂了他原有的佈局,因而老帥再度親征;看似可惜的事件上,有沒有想過「王震華為何要辭職?」你若是「王震華」,你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嗎?

【接班人離開易 培養難】

找了其他資料,可以歸納出王震華的離職原因有:理念不和與邊緣化。廣達集團雖號稱三巨頭當家(林百里長於謀略、梁次震心細謹慎、王震華則能言善道),王震華為林之接班人也是眾所皆知,但對於集團之未來卻仍有不同的想法,當家者如何「放」、接班者如何「接」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藝術。

尤其接班人的培養不是短期間就能養成,事實上,要訓練一位好的CEO,有完整的領導能力,必須透過輪調歷練不同職位,平均每個領域待一、二年,如此培養下來,至少需要十年。

如何培養未來接班人,是台灣企業未來十年最大的危機,商業週刊做過調查,發現台灣企業只有10%有接班計畫,但1980年代創業的中小企業主,平均55到60歲 ,將在十年內退休,空出來位置由誰來接?而目前台灣大部分老闆的方式,就是把接班人帶在身邊,觀摩學習,這會發生近親繁殖、功能障礙的問題,經營者背景專長難免侷限性,如果是行銷出身,往往輕忽研究發展,專攻財務的人、則對行銷一知半解。

【雞蛋別放再同一籃子裡】

接班人養成需要從哪些構面思考?(取自台灣大學CEO養成課程)
1.策略創新
2.研發變革
3.人才培養
4.供應鏈管理
5.風險管理
6.企業整合
7.資訊應用
8.購併管理

洋洋灑灑的課程豈是短期就可養成(接班的課題又豈止如此)?重大的企業責任與繁複的企業營運豈能賭在一人之上?其實,培養接班人就是要有一班人,且要有老中青的專業經理人參與,而必要時可另設立一專案,讓各方面的專才一起參加,使他從多角度的討論中,學習如何尊重專業團隊,且在處理較為棘手的事務過程中,學習如何做決策或溝通協調。實際上,接班人本來就較佔優勢,但這種身分上的優勢,有時卻讓他不能見到真正現實的一面,反而牽絆他的成長。

接班議題向來就是熱門,但總是說多做少,如何將資源釋放培育養成接班人?更重要的是替自己的企業尋找接班人,而不是別的企業(接班人半途落跑),是每一企業所需思考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