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3

距離

週末看了部DVD「嬌嬌女上司」(New in Town),雖是部愛情喜劇小品,其中的背景卻讓人有些感觸。故事是敘述露西﹝芮妮齊薇格飾﹞是個野心勃勃的管理顧問,在邁阿密擁有一個非常奢華的家,在公司,則是想盡辦法往上爬,此時公司交派下來一個任務,要她到鳥不生蛋的明尼蘇達整治一間工廠,這對露西來說是個天上掉下來的大好機會,因為離她想要的職位又跨了一大步!

明尼蘇達和邁阿密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遠,除了天氣很冷以外,當地的居民和工廠員工也對她相當冷淡,但最後,露西靠著滿腔的熱忱感動所有人,也讓這個小鎮重新活了過來,露西更是在這裡找到了她夢想中的男人。 但公司卻在此時要露西將工廠關閉、辭退所有員工,已經和這個小鎮有濃厚情感的露西,因此發現人生當中真正的價值和目標,而她將如何拯救小鎮免受工廠倒閉波及生計呢?

【文化的距離】

邁阿密與明尼蘇達雖同屬美國,但一南一北的地理差距著實也帶來許多文化上的衝擊,像女主角穿著在邁阿密的夏服,到了氣候明顯冷冽的明尼蘇達,冷冽顫抖是他的第一反應;而來自都市的露西,她的開放、資本主義思想,也與明尼蘇達的封閉、保守思想大相逕庭。

女主角(白領經理人)與工廠的員工(藍領勞工)之對立與衝突放諸四海皆準,就算是遠在太平洋彼岸的台灣也是如此,工廠員工關心的焦點是福利,經理人關注的焦點是獲利與績效,兩方的觀點不同卻難以交集,雖同在一家公司裡,人心卻無法融合。

在製造業中,最佳的狀況是文(業務)武(廠務)合一,強化自身的競爭力,佔領客戶關愛的眼神,而這往往也是中小企業中盲點與衝突的所在,因為雙方認知不同造成文化的差距而互相箝制,這樣的績效無法極大化,也為雙方磨合上埋下衝突的種子。

【主管(顧問)難為】

在女主角之前,已有多位經理人至明尼蘇達的工廠進行整頓,卻都是未竟全功而退,整頓向來都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對有的經營者來說,員工就像是商品,為降低成本,裁員是合情合理的,上層的主管無法體會到基層人員被裁退後為維持生計的痛苦與辛酸,而執行者既要面對基層人員,又要狠心執行上層所交代的任務,當了解到基層人員的辛勞後,那種矛盾的感覺應該非常難受。

劇末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像是灰姑娘一般,修正產品並改變自動化產線,為了共榮目標而做奮力一搏,面對是否成功的未知結局,卻是不做改變就毫無生機的窘況。

真實生活中或許並非都是皆大歡喜的結局,但企業內的所有人應有共乘一條船的共識,每個人的奮鬥工作的目標或許不同,但無法獲得顧客的認同,無論名利都將像是雲煙。

2009-07-07

顧客不是朋友

有位新進客服人員,面對客戶無法滿足的要求,以玩笑式的脫口而出「這樣會不會太超過?」,當下引起顧客嚴重不滿,甚至表示斷絕顧客關係。許多的顧客關係教材都說把顧客當朋友,職場新鮮人也照本宣科,還引用時下流行語,但效果卻是完全相反,這顧客也說了句至理名言-「我們不是朋友」,意思是少用這種語氣對話來攀關係。

【玩笑需設限】

跟顧客的關係要到什麼程度才能算是熟稔?一向是客服(業務)人員的難題,一樣米養百種人,永遠無法期望顧客會依你所設想的方式來做回應,朋友之間玩笑也是有個底線,但就是因為你交情夠,所以你知道哪些地雷不能踩。

有的客服(業務)人員除了公事上外,也會涉獵其他話題,但就因為如此就認為顧客把你的交情當是友情,那真的是「好傻好天真!」,被電的七葷八素也是應該的。

現在的職場新鮮人需要修煉的課題,「話術」絕對數一數二,不論是對同仁、主管還是顧客,還是以對家人或朋友的口吻在對談,一不小心得罪對方,還一臉無辜,雙方的齟齬就這樣開始。

【角色須清楚】

有的客服(業務)人員陷入朋友與客戶的迷思當中,永遠要記住的是這朋友關係是建立在顧客關係之上(除非這兩種關係沒有重疊),否則利之所趨,再怎樣對方也一定是以自己的利益為首要考量。

謹守分際方為最大的相處原則,凡事留三分餘地,話留三分空間,這不是虛偽,而是留下轉圜的空間,真誠的面對客戶是必要的,但真誠的把自己展現出來又是一回事,畢竟是要去滿足顧客需求,而不是讓顧客去適應你。

有些職場新鮮人常很苦惱「怎麼進入職場後才知做人難?」,正常啊!所以職場才是人生修煉的道場,再次強調,這樣的修煉不是學習虛偽,相反的,是真誠的了解自己的角色與定位。

不虛的虛擬

部落格(blog)行銷現已成口碑行銷的利器,藉由虛擬媒體的傳播,讓商品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現有主題餐廳因為某部落格刊載負面批評,認為該部落格故意醜化該餐點,憤而提告。

【良與莠 無所遁形】

有關食記、遊記的部落格一向是上網人口的人氣網站,藉由口碑的傳播可讓消費者能先行了解,其中的照片貼圖更具說服力,當然,部落客也不會一味說好,不好的商品與店家亦同時被散播出去,其中良莠被赤裸裸的公開,好的店家(商品)以倍速傳播,同樣的,不好的店家(商品)亦如此。

因此,部落格的撰者主觀意識操縱著對這店家(商品)的評價,通常來說,依現在網路的普及,同一店家(商品)的推薦(亦包含負面評價)不會只有一個,這些評價用客戶滿意度調查的觀點來說是比較客觀的,依這家餐廳的例子來說,「提告」或許是搏版面的方式之一,但藉力使力,利用這個部落格的負面評價去吸引其他消費者親身體驗給予評價,是不是會更好?

【好與壞 一念之間】

顧客的胃口永遠不會小,像是戴爾(DELL)電腦因為系統出錯造成的損失,而以兩萬元折價券的方式想與顧客達成和解共識,很遺憾的,大部分顧客並不認同,光上網搜尋相關反應的部落格就可知道。

當然這危機管理又是另一課題,重點是你無法滿足每一消費者,每個顧客都有各自的喜好,到底負面的評價是好是壞端賴個人主觀;像知名的結婚網站「非常婚禮」(http://verywed.com/),做為結婚產業的廠商集散地,同一廠商的評價有好有壞,對於上網者來說仍是一頭霧水,有瀏覽者對此現象撰文提出觀點,好與壞終究還是得依自己的需求判斷,但身為店家對這些評價的反應卻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網路是虛擬的嗎?不然!因為這些部落格文章呈現的是真實的消費者感受(惡意攻訐不是沒有,但以淡然處之),其實不需太過強調真偽,以其製造話題、反守為攻,可以讓部落格行銷再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