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美國職棒最大的新聞莫過於波士頓紅襪隊以天價網羅日本職棒之「松阪怪物」-松板大輔,大家都高度疑問這筆交易到底值不值?紅襪隊經營層到底在想些什麼?以美國職棒發展百年的經營模式,營利(冠軍)才是經營一支職棒隊伍的目標,而這筆交易的「利」在哪裡?
美國職業運動市場國際化已是趨勢,從2003年大陸「移動長城」姚明加入美國職籃聯盟(NBA)以來,其背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絕非單純的從球場上計算,如何切入這些國際球員的母國經貿市場,才是真正的「商機」,與其賺一個城市的錢(美國職業運動原則上是一城市一球隊),遠光放遠點,去賺一個國家的錢,爭取外匯豈不更好?
【放小捉大 背後利益看見了嗎?】
量販店為迎戰「三窮四絕」的三、四月銷售淡季,最常用的行銷策略便是祭出低價商品做為「帶路貨」,以期帶進人氣,也創造其它商品買氣。而松板大輔、姚明對美國人來說就是扮演「帶路貨」的角色,爭取松板大輔加盟的代價包括五千一百萬美元的入札金以及六年五千兩百萬美元的合約,這金額天價嗎?看看其背後的效應,波士頓因為「日本超級巨星」松坂的加盟,今年可望多出兩萬名東瀛觀光客,創造7500萬美元的經濟效益,甚至可能開闢從日本直飛波士頓的航線,而非現行從美國其他城市轉機。
姚明在美國NBA引起重大震撼,姚明背後的中國市場是主要靠山,價格的比較是相對性而非絕對性的,資方所做的投資絕對是著眼於更大的利益,球場內的收益增加有限,更需著眼如何帶動其他產業蓬勃發展、刺激經濟能量,讓其消費循環生生不息。
【以小賭大 賭輸承受的起嗎?】
當然,算盤也不是打的精就一定賺錢的,企業眼光雖然看的遠,但是還是需要策略與執行力的搭配,而企業的投資也非小數目,也會有失敗的可能,而這個失敗會不會讓企業翻不了身?
許多創業人往往只看到創業時「利」的一面,「弊」的一面沒想到也沒看到,更糟糕的是視而不見,但一搏的結果卻是不盡如人意,承受的起這不如預期的結果嗎?周全的思慮絕非悲觀,僅是降低失敗率而已,但,你的眼光有多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