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長不短的春節年假裡看了兩本書,一本是日本文學作家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一本是女性主義者與民主社會主義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契(Barbara Ehrenreich)的「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人間失格」(意思即失去作為人的資格)是作者以類似自傳體的方式撰寫,描述一個無虞生活的人墮落的過程,「我在底層的生活」則是作者以田野調查的方式實際加入底層勞工的生活,以了解以如此微薄的薪水與沉重的生活負擔,這些勞工是怎樣「生活」的?(大過年的看這麼「沉重」的書,好像不符「喜慶」的氣氛?)
【學習做為一個人】
在除舊布新的時節裡,這兩本書反而可以讓自己深刻的檢討,自己做為一個「人」的意義是什麼?太宰治以書裡的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描繪出作者自溺、疏離、溫柔的個性,還有日本櫻花美學的傳統,選擇在最美麗的時候凋謝。而最後,書裡的主角住進了精神病院,似乎也在述說著人如何面對「世間」(也就是「眾人」的集合)的疏離感與自卑感。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當看著美國電影或影集裡的美國中產階級生活,「我在底層的生活」更赤裸裸的揭露這些底層勞工的生活,有數百萬美國人一年到頭工作,只賺得低廉的薪水,一個人如何能光靠六到七美金的時薪生存,更遑論成功?作者頂著六十歲的身驅,從佛羅里達到緬因,再到明尼蘇達,芭芭拉先後當過女侍、旅館房務員、清潔女工、看護之家助手,以及沃爾瑪的售貨員。她很快發現,沒有什麼工作是真的「不需要技巧」,即便是最底層的職業,也要求精神和體力上的龐大付出。她也同時學到:一份工作並不夠,如果你想要有個安穩的小窩,就需要至少兩份工作。
還記得年前創世基金會的尾牙活動,全台席開2500桌,共招待2萬5000人,未露面的「新貧」階級又有多少人,他們咬著牙為了生活做了多少努力?這都是我們所看不到的,「努力」對他們來說或許是空泛的名詞,因為他們就是這樣的生活著,而身處在那樣的工作環境裡,面對周遭為生活所苦的工作夥伴,本身的遭遇或許不同,但對生活的目標卻是一致的,而眼界與思想似乎是萎縮了,理想變成是夢想,夢想多美,成真的難度就有多高!
新的一年,給自己定調,讓自己的格局提高變大,或許就少了計較,至少在精神上讓自己富有,而不是身心靈俱是貧弱!